2025当人人都能编程,程序员还特别吗?
AI的迅速发展
如果说一年前我还对AI不太熟悉,那么2025年可以说是AI大放异彩的一年。它已经深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,从生成图像、视频、文字修改,到更复杂的 Agentic AI。
AI可以帮助整合数据,处理复杂的文书工作,甚至直接取代了许多原本需要人类白领完成的工作。
更重要的是,AI在一定程度上揭开了代码的神秘面纱。普通人即使不懂编程,也能通过AI来完成编码任务。这种变化引发了两类人群之间的激烈讨论:一类是精通技术的程序员,另一类是不懂技术但已经尝到AI提升效率甜头的普通用户。
在技术圈内,对AI的态度也呈现多元化:有坚定拥抱AI的,有持观望态度想看看AI极限的,还有认为AI无足轻重、不可能替代程序员的。人类从来无法准确预测未来,因为一旦能够预知明天,那就不再是预测了。
AI革命与历史对比
有人将这次AI革命比作继信息革命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社会变革。
回顾工业革命时期,纺织机的出现取代了大量纺织工人,引发了社会矛盾。工人们因为生计受威胁而打砸机器,攻击工厂主人。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"卢德运动"。
如今,AI编程能力的出现同样引发了激烈讨论。历史虽不会简单重复,但确实存在规律可循的相似之处。
程序员的多种心态
面对AI编程工具的崛起,感到失落的程序员可能有几种不同心态:
- AI编程工具降低了编程门槛,使编程不再神秘。这类似于Word的出现让打字不再是专业技能。
- 当门槛降低,人人都能编程时,那些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学习编程的人,其"手艺人"身份受到威胁。
-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:"我还特别吗?"当稀缺性消失,独占优势不再,就像驾驶从专业技能变成普及技能一样。
- 当程序员感到自己多年努力因AI工具而贬值时,会产生领域边界被侵犯的感觉,仿佛外行闯入领地,引发不安。
程序员行业内部也有能力差异:从初级到高级,再到全面精通的专家。如果新手借助AI能完成与专业人士相同的工作,优越感就会缺失,失落感随之而来,表现为攻击、嘲讽和贬低。
变革带来的机遇
这其实是技术变革触发的心理防御机制。但讨论情绪本身并无太多价值,因为世界需要的是产出,是为他人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。
对于感到失落或受到威胁的程序员来说,这个时代反而是最好的时代。程序员已经拥有先发优势,可以更快地利用这些工具。
当普通人还在学习如何安装工具时,程序员已经能利用它完成更复杂的任务。就像操作纺织机一样,目前仍需要懂得如何操控工具的人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。程序员天生就具备这种能力,而普通人还在学习阶段。
共赢的未来
无论是程序员还是普通用户,AI工具的出现如果能提升所有人的效率,让大家从枯燥无意义的工作中解放出来,有更多时间创造价值,这不就是一种共赢吗?
就像打字机出现后,打字员的角色发生了变化;文字处理软件普及后,更多人学会了打字。如今,几乎所有工作人员都会打字。
虽然专职打字员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需求量大,但社会变化是积极的。人们学会打字后,能够创作更多内容,更多人可以写作、记录、交流。这不正是更好的生活吗?
关键思考
技术变革从来不是零和游戏。 当AI工具让编程变得更容易时,整个社会的创造能力都在提升。程序员不会因此变得不特别,而是会在更高的层次上发挥价值。
历史告诉我们,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淘汰一些工作,但也会创造出更多新的机会。关键是如何适应变化,拥抱工具,而不是抗拒进步。
记住:在变革的时代,最大的风险不是改变,而是不改变。